-
河北涿鹿县生态原产地示范区获国家级认证 特色农产品迎发展新机遇
涿鹿县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近日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认定,成为河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区域。该示范区的成功创建,标志着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为涿鹿县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推动绿色农业产业链升级。 一、国家级示范区落地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初公布的最新一批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名单中,涿鹿县凭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质农产品脱颖而出。示范区涵盖涿鹿悠悠枣、龙眼葡萄、大杏扁三大地理标志产品,这些产品在生长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标准,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环保管控。国家质检总局的认证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肯定,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三重保护机制构建产业优势 作为我国自2012年启动的生态原产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涿鹿示范区将享受三项核心政策:一是产品纳入政府采购优先目录,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获得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加速进出口流程;三是使用专用标识增强品牌公信力。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附加值低、流通环节多等发展瓶颈。 三、特色农产品传承千年农耕文化 涿鹿龙眼葡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其独特的河谷气候培育出糖度适中的优质果品;悠悠枣因皮薄肉脆被列为传统贡品;大杏扁则是当地特有的药食两用资源。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涿鹿县人民政府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将传统种植技艺与现代生态农业规范有机结合,使百年老品种焕发新生机。 四、绿色发展战略引领区域转型 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技术支持为示范区申报提供了专业保障。目前涿鹿县已形成"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超数亿元。该模式为京津冀地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未来将通过扩大认证产品范围,进一步巩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成果。 此次认证标志着我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体系已覆盖47个特色产区。涿鹿县的成功实践证明,生态价值转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通过国家级平台赋能地方特色资源,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格局。
2025-08-07
-
【涿鹿县招商】涿鹿以产业孵化驱动人才集聚 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涿鹿县近年来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与产业孵化联动,构建“以产聚才、以才促产”的发展格局,成功推动一批高端科研项目落地。通过优化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当地不仅吸引了两名中科院院士及多名中高级职称人才入驻,还培育了省级人才服务平台和高科技孵化企业,实现从单一企业孵化向“人才+团队+项目”综合孵化的转型升级。 一、创新引才机制构建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 涿鹿县聚焦人才需求痛点,出台覆盖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基础保障的配套政策,同时强化创新创业支持。对引进高端人才的企事业单位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对建立省级以上博士后流动站或院士工作站的企业提供20万至50万元补助;对推动关键技术转化并开发国家级高新产品的专家,按新增利润比例给予奖励。此类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引才积极性,推动跨季节储热等高端项目落户。 二、设立专项基金强化孵化平台支撑能力 涿鹿科技园孵化器公司投入3000万元设立科技与人才发展专项基金,被认定为省级引智工作站和人才开发平台。基金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初创企业培育,目前已吸引80余家企业注册,其中5家为高科技孵化企业。通过整合县域资源,推动本地优势企业注资孵化器,服务范围从经济开发区扩展至全县域,形成“孵化器+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 三、推动产研融合加速高端项目落地转化 依托引进的中科院团队,涿鹿县成功落地太阳能定日镜等科研项目,促进新能源领域技术产业化。孵化器通过“人才带团队、团队带项目”模式,推动科研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缩短研发到应用的周期。例如,某储热技术项目在孵化器支持下完成中试,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成为县域绿色能源产业的新增长点。 四、拓展辐射效应打造县域经济创新引擎 涿鹿县将孵化器功能从传统企业服务升级为区域创新策源地,通过人才集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县域内形成“孵化—转化—产业化”的闭环生态,吸引更多外部资本和技术团队关注。下一步,当地计划深化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扩大高端人才储备,巩固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2025-07-30
-
【涿鹿县招商】涿鹿对接北京打造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新样本
涿鹿县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以招商引资为抓手,通过建立多层次对接机制、创新产业协作模式、搭建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等举措,深度融入首都经济圈。统计显示,当地与北京市门头沟区联动实施扶贫产业项目27个,培育出多个具有示范效应的协作品牌,推动区域产业融合迈入新阶段。 一、构建常态化对接机制强化协同基础 涿鹿县与北京市门头沟区开展高频次高层互访,双方30个乡镇及部门建立长期协作关系。通过签署《门涿协作框架协议》,明确产业转移、生态保护等六大合作领域。这种制度化对接模式有效促成了4家带贫企业落户涿鹿,为产业融合提供载体支撑。 二、创新"京冀联动"产业扶贫模式 采用"合作社(京)+扶贫车间(涿)+农户"三级架构,打造门涿"连心扶贫磨坊""连心扶贫养殖车间"等特色项目。该模式通过北京市场资源与涿鹿生产资源的精准匹配,实现小项目撬动大效益。例如扶贫车间生产的杂粮加工品直接进入北京商超体系,形成稳定产销链条。 三、线上线下双渠道激活农产品流通 围绕"一店带一村"策略,涿鹿县建立44种扶贫产品目录库,与北京企业签订19份长期采购协议。通过电商平台设立"涿鹿特产馆",同步在门头沟区布局5个实体展销点,构建起年销售额近8400万元的立体销售网络,带动当地特色种植业规模化发展。 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承载能力 涿鹿县累计投入协作资金完成27个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改造乡村道路、建设冷链仓储等配套工程。其中京涿跨区域物流专线的开通,使农产品进京运输时效提升40%,显著降低企业流通成本。 五、生态共建拓展绿色发展空间 在产业协同中强化生态保护联动,涿鹿县与门头沟区联合实施永定河流域治理工程,同步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这种"生态+产业"双协同机制,既保障了首都水源安全,又培育出涿鹿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系统性对接北京资源,涿鹿县已形成"产业承接-要素流动-市场共拓"的融合发展路径。未来将进一步聚焦智能制造、康养旅游等新兴领域,推动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2025-07-10
-
【涿鹿县招商】涿鹿发挥毗邻北京区位优势承接京企发展高科技产业
涿鹿县充分发挥紧邻北京的区位优势,通过精准招商引资,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重点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新能源及环保型企业,有效提振县域经济。目前,当地已吸引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多家京企入驻,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一)优化承接载体,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涿鹿县立足环京区位特点,规划建设京北科技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基地等专业化园区,完善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打造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核心平台。园区聚焦高科技产业定位,按照“亩均效益”标准合理布局产业空间,建设标准化厂房、共享技术研发中心等设施,降低企业初期投入成本。同时,加强与北京重点产业园区的对接合作,建立“飞地经济”合作模式,推动北京研发、涿鹿转化的产业协同发展。 (二)深化政策创新,提升营商服务效能。涿鹿县出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专项政策,在企业注册、用地保障、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高科技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落户奖励和研发经费补贴,并在人才引进、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政务服务模式,设立京企服务专窗,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压缩审批时限。此外,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走访入驻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 (三)聚焦产业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涿鹿县重点承接北京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通过引进头部企业带动配套企业集聚,形成“组件生产—系统集成—应用推广”的光伏产业体系,以及“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售后服务”的装备制造产业链。同时,加强与北京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推动科技成果在当地转化应用。这些产业的落地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还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7-08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